客服咨询

意见反馈

终身学习智能服务
课程
音乐导聆
心理保健//
0.0
37
视频
10.6
课时
41.00
介绍
目录

课程概述

何谓复调?何谓学堂乐歌?古琴、昆曲与文人是何关系?西方艺术音乐源自哪里?旋律与和声是“先有鸡还是先有蛋”?中国民族管弦乐是如何发展起来的?贝多芬唯一的歌剧是何主题……《音乐导聆》带你沿着历史的脉络穿越华夏与西洋之文化时空,领略传世不朽的音乐瑰宝,体会文化环境中的音乐风格变化。

课程目标

本课程面向广大在校大学生而设置,旨在引导青年学生对音乐艺术进行赏析。在此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艺术审美观,提高艺术品位,并具有初步的音乐艺术鉴赏能力,以及进一步独立学习的兴趣。

考核评价

本课程采用线上理论考试形式,试题题型为判断题、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。

讲师介绍

详细介绍

本课程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:中国音乐、西方音乐,均以古今中外各类音乐经典为解读对象,既包括巴赫、贝多芬、肖邦等世界著名作曲家的代表作,也包括李叔同、黄自、彭修文等中国作曲家的作品,既有《皇帝四重奏》与《月光》,也有《梅花三弄》和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等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。在赏析中,通过对创作者的介绍、创作背景的了解、作品的本体分析及音乐欣赏等环节,引导受众理解创作者的独特手法与音乐语言,理解音乐与具体表象之间、与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所包含的深层内涵,并对音乐历史的发展脉络产生较为清晰的认识。

授课中主要强调了三条线索,一是对音乐基本知识的介绍,包括音阶、调式、旋律、和声、曲式结构等要素;二是对音乐表现形式的介绍,包括器乐形式:交响曲、协奏曲、民族管弦乐曲等,以及声乐体裁:艺术歌曲、歌剧、学堂乐歌等;三是在此基础上对音乐内涵的思考与探讨。在内容上充分考虑到由浅入深、循序渐进,逐渐达到对音乐作品深层内涵的有效解读。

本课程为山东大学首批通识教育核心课程。自2010-2011学年秋季学期开课以来,每学期均在本校三个不同校区同时进行,至今已通讲数遍,受众甚巨,反响热烈。自2016-2017学年秋季学期开始,本课程采用“翻转课堂”的教学方式,面向山东大学校内学生授课,选课者踊跃,教学成效显著。

第一周  古琴艺术
第二周  昆曲艺术
第三周 学堂乐歌
第四周 艺术歌曲
第五周  小提琴协奏曲
第六周 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
第七周 复调艺术
第八周 巴洛克的声乐艺术
第九周 弦乐四重奏
第十周 贝多芬的歌剧
第十一周 肖邦与李斯特
第十二周 印象主义艺术
资源方logo

网易云课堂

40

门课

1

人报名学习

监督管理单位: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     运营服务单位:杭州沃土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     技术支持单位:浙江浙大网新软件产业集团有限公司